首页 > 都市小说 > 大唐枭贼 > 第172章 酒肆

第172章 酒肆(1/2)

目录

第172章酒肆

朱温和田珺找了处高崖下的背风处,相互依偎着,有一搭没一搭地说几句情话,不觉暮色四合。

“咱们现在该分头回营了”田珺问道。

“回什么”朱温用手指点她额头:“你想想今天是什么日子”

田珺揉着自己额角,想了一会:“明天是除夕,后天是新年,可今天……”

“师傅马上就要传下军令,今晚就放大家尽数出营,好好过个年儿,与民同乐。”朱温眨着眼睛,微带得意道:“现在咱们回去,也只能见到一座空营。”

凭着“近水楼台先得月”的优势,朱温自然可以提前知晓黄巢的决策。

田珺顿时面露喜色:“那末,只要咱们呆在离城池远些的地方,玩几天回来也不妨事”

如果就在城里玩,难免被熟面孔看见。

朱温点点头:“东北面的树林里,我已藏了两匹马。咱们骑上去,找个繁盛的庙会便是。”

二人骑马踏雪而行,由于朱温事先勘察过这一带,很快找到了一座占地极广的古刹。古刹内钟磬悠扬,梵音清净,香烟渺渺;山门外却分布着大量的民房,隔出几块开阔的坪地,已形成一个规模不小的聚落。

聚落为了庆贺新年即将到来,已经是张灯结彩,与不远处古寺内的庄重肃静,形成鲜明对比。山门内外,一边是人间烟火,一边是参禅胜境。

在大唐,因庙会而诞生的聚落相当常见。由于宵禁制度的缘故,夜晚不但不能开城门,城内的居民也会被关在坊市的高墙里头。要想痛快享受夜市生活,只能寻寺庙门口的庙会。

逢年过节时,佛教僧人会在庙会上举办坛醮斋戒、水陆道场等仪式,上演大规模舞蹈、戏剧、出巡吸引信众。

来自西方的景教僧人,则会每年一次隆重举行圣诞仪式,据说是为了他们的圣人“移鼠”。本朝代宗皇帝非常喜欢景教,每到这个圣诞节,都会给京师长安的大秦寺,也就是景教十字寺赐香,并赐美食给景教徒。

朱温突然想起义军里那些明教教众,又想到这些年朝廷对明教禁令渐弛:“也不知道衢州周边,有没有明教的寺庙,若是有,葛从周、董厚他们可以去拜一拜。”

“他们拜关咱们什么事。”田珺哼了一声:“咱俩一起出来玩,还要找人作陪么”

朱温笑了笑,不再说话。

这处聚落可谓麻雀虽小,五脏俱全,其实就是一座乡社。当中有客舍、酒肆、赌坊、勾栏,甚至还有两三处小型的娼馆。

风月之地,像泰山等五派那样豢养女子数百的相当罕见。哪怕是在长安城的平康坊,也很少有大规模的。

一般的娼馆就是一座几进几出的大宅,取名叫“舒五家”“杨六家”之类,舒五、杨六既可能是经营娼馆的假母名字,也可能是此馆头牌的艺名。

假母养的“女儿”,少则数人,多则十数人。这已是寻常秦楼楚馆的常态。

眼见朱温眼睛往一处门牌写着“楚云儿家”的宅子上晃了一眼,田珺急忙将他快速拉走。旁边坪地上,已有些商贩席地摆摊叫卖,明日除夕时节,只会比今日又热闹百倍。

华灯初上时分,田珺瞧见前面有座酒馆,立马把朱温拉了进去,向掌柜要了一桌,两人叫了一瓮翠涛酒,相对而饮。

店里不供应西瓜子佐酒,而是以大白瓷杯上了两杯醋芹,是西域传入的旱芹,相比华夏土产的水芹,香味更浓,更有嚼劲。

店主在一边喜滋滋地夸耀道:“这翠涛酒,是国初名臣魏征相公得西域酿酒奇法,留下的秘方。本店初代店主,与魏家后人关系甚密,才得到正宗的翠涛酒酿造之法……”

田珺转头向朱温道:“芷臻爱吃的梨膏,听说也是魏征发明的。名气挺大,吃着却真是……怎么和魏征相公有关的东西那么多”

店主急忙道:“小娘子不要狐疑,这翠涛酒还有太宗皇帝专门赐诗……”

“醽醁胜兰生,翠涛过玉薤。千日醉不醒,十年味不败。”朱温在一边将此诗背了出来:“另外,这醋芹,也是魏征相公喜食之物,我没说错罢”

“正是正是!”店主突逢知己,不由点头如舂米。

唐人嗜食羊,朱温又叫了两斤熟羊肉,就着酒水,和着醋芹,与田珺相对而食。

田珺扯着朱温袖口:“这酒还真是魏征发明的”

朱温压低声音:“醽醁、翠涛两酒,以及郑国公魏征喜食醋芹的段子,都出自一部笔记《龙城录》,据说是柳宗元先生所著。但师傅以考据见长,前不久告诉我,这劳什子《龙城录》决计是部伪书,哪会出自柳子厚的手笔”

太宗皇帝虽不擅长写诗,也不至于写出这么烂的诗来。

闻此,田珺哑然失笑,一口酒水喷上桌案。果不其然,和梨膏一样,又是无良商家为了推销饮食酒水,胡乱编排,甚至编排到太宗皇帝头上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目录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