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5章 诸天万界:这皇帝家里可是有皇位要继承,那得打成啥样啊?(1/2)
第85章诸天万界:这皇帝家里可是有皇位要继承,那得打成啥样啊?
◎刘邦:你真的以为我是将皇位传给刘盈了吗?真是可笑!我那是将皇位传◎
大秦。
始皇帝仰头看着屏幕上那密密麻麻的字样,他皱着眉头、神情凝重。
大秦本来就有女子干政的先例,因此,他对女主摄政这种事也没什么意见。
再说了,李唐还直接出了一个女皇帝呢,女主摄政又算得了什么?
更何况,大秦依法治国,儒家思想的影响并深重,根本没有所谓的男尊女卑的思想。甚至,秦法还极为保护妇人的权利。
在他看来,大概是历朝历代都是男子做皇帝,所以人们才习以为常,对女子干政之事深恶痛绝。
可是,谁说皇位就应该让男子还坐呢?
哪有什么应该的事儿?
若是封建王朝的开端之初就有女子为帝,这些后世之人也不会生出牝鸡司晨之感。
因为从未出现过,所以就质疑其存在的合理性?
这本来就是不公平的!
评论区:
嬴政:“武则天说的在理。朕是华夏第一帝,朕从未定下女子不能为帝、不能干政的规矩。在朕看来,妇人也是国家的一员,若是才华出众、有真才实学,也未必不能参与国事。”
刘邦:“政哥说的对。我也没定下这个规矩,不然,也不会将天下托付给吕雉。”
杨坚:“始皇帝大义!我也觉得女子未必比男子差,我在位时,皇后随我一起上朝,并称二圣。我们夫妻二人齐心协力,共同决断国家大事,大隋能快速繁荣,少不了伽罗的辅佐。”
隋文帝位面。
看到夫君的称赞,独孤皇后面带笑容,挺直脊背傲然颔首。
这是她应得的荣誉,她自然不会虚情假意的推辞。
李渊:“我们大唐就更不用说了,比我七姨夫还开放,青出于蓝而胜于蓝。也不看看女皇帝在何时出现的?”
赵匡胤(十大帝王):“我身为开国之君,即使有武则天称帝的先例在前,也从未提出女子不得干政之说。”
忽必烈:“我们蒙古人实行的是一夫多妻制,但是正妻的家庭地位最高,拥有绝对的发言权。不仅在经济上拥有一定的财产权和财产继承权,在政治上,蒙古族女性也是可以参政的。例如我皇祖父成吉思汗之母诃额仑,我祖母孛儿贴,还有我的察必皇后等多位蒙古女性,她们就直接参与到重大事情的决策中。”
朱元璋(平民榜样):“这……,说来惭愧。为了不再出现武则天的旧事,我给后妃们下了不允许干政的铁律。但是,话虽如此,可在大明干政的后妃也不在少数。老马无疑是特殊的,她才能出众,胆识不凡,是我处理政务上的参谋和助手。我曾这样评价她:她若是男子,定是中书省丞相。”
康熙:“大清也有后宫不得干政的祖训,也极少出现皇帝会让妃子参与政事的情况。可我八岁登基,顾命大臣们心怀鬼胎、各位为政,多亏了皇祖母的辅佐和陪伴,我才能收回权利、顺利亲政。在我身后,想必也不乏有妃嫔干政之事。”
玄烨一边说着,一边开始不由自主的追忆着已经薨世的皇祖母。
皇祖母辅佐了皇玛法,皇阿玛和自己,在三代帝王继位的过程中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,尤其是皇阿玛和自己,若没有皇祖母的辅佐,或许两人都不能顺利继位。
皇祖母虽未垂帘听政,但仍间接掌控着大清的朝廷大事。
为了巩固满蒙联姻和维护母族利益,皇祖母不顾皇阿玛的心意,先后为他立了五位蒙古族后妃,导致大清后宫的高位妃嫔全是蒙古女子,再加上政治上的多重因素,因此母子失和。
另外,皇阿玛临终前想要传位于兄弟,也由于皇祖母的极力干涉而没有成功。
当初,为了更好的统治汉人,皇阿玛欲推行政治革新,自己也想欲推行汉化政策,都与顽固保守的皇祖母意见不和,发生过激烈的争论。
不过皇阿玛亲政后一直未能抗争过皇祖母,而自己则用巧妙的政治策略和斗争方式迫使祖母放下权利,不再干涉朝政。
当然,这其中或多或少,也有皇祖母尝过母子相争、白发人送黑发人的苦楚,因此不愿再经受一遍痛苦的缘故。
反正不论如何,从此之后,大清依然与蒙古联姻、亲如一家,可是,却再也不会以后位许之。
大秦。
始皇帝看着历代帝王的表态,不觉暗暗点头。
嬴政:“治国不以长、不以嫡,更不应以男,而应以贤。否则,即使继承人是嫡长子,可他资质平庸,不得治国之法,最终,只会给百姓带来深重的灾难?”
看着屏幕上那些冒出来称赞自家妈妈、奶奶的同行们,再看看始皇帝的金口玉言,诸多平庸的男性皇帝们默默地转移了视线,咽下了本欲脱口而出的恶言,假装自己看不见。
他们暗自腹诽:不就是有个好娘、好祖母吗?有什么了不起?离了她们的帮助,你们也未必能厉害到哪里去!
我这是平庸吗?我这明明是在韬光养晦!
楚庄王和齐威王三年不鸣、一鸣惊人的典故,你懂不懂?我的本事大着呢,就是没个一鸣惊人的机会。
我们这是在韬光养晦,等到时机成熟就大展拳脚!
真是头发长见识短!
可是,他们也只敢在心里说说、自命不凡,若是在始皇帝当面,他们指定是战战兢兢的像个鹌鹑一样,一个字也说不出来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